大众养生网

艾蒿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蒿在中医中一般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以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和作用。其作为中药材常用于调理虚寒性疾病和妇科问题,需根据体质和病症合理应用。

1、温经止血

艾蒿性温味辛,归肝、脾、肾经,能温煦经脉并固摄血液。中医常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如月经过多、崩漏或产后出血,通过艾灸或内服艾叶制剂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状态。

2、散寒止痛

艾蒿的辛散温通特性有助于驱散体内寒邪,缓解因寒凝气滞引起的脘腹冷痛、痛经及关节疼痛。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扩张血管、促进代谢等方式减轻局部组织的不适感。

3、祛湿止痒

艾蒿煎汤外洗或制成艾条熏灸,能够燥湿杀虫,对湿疹、疥癣等皮肤瘙痒性疾病有缓解作用。其挥发性物质可抑制皮肤表面微生物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4、安胎

对于宫寒引起的胎动不安,艾蒿可通过温养胞宫、止血固胎发挥作用。常与阿胶、当归等配伍,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环境,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5、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表明艾蒿含挥发油及黄酮类物质,能调节免疫细胞活性。日常用艾叶泡脚或艾灸足三里穴,可辅助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但需注意使用频率。

使用艾蒿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尤其孕妇及阴虚血热体质者需谨慎。避免长期过量使用,防止辛温之性耗伤阴液。出现皮疹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