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作为中药和食材,一般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痒、调节气血、缓解痛经、抗菌消炎等功效和作用。其药食两用的特性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避免过量食用。
1、温经散寒
艾草性温,中医认为其能促进气血运行,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冷痛、胃寒腹痛等症状。体质虚寒者适量食用可改善手脚冰凉。
2、祛湿止痒
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对湿疹、皮肤瘙痒等湿热证候有辅助缓解作用,可煎煮后外洗或制成艾条熏蒸。
3、调节气血
艾草含有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常用于调理月经不调、气血瘀滞等症,可配伍当归、川芎等药材使用。
4、缓解痛经
艾草煮鸡蛋或泡茶饮用,通过温通胞宫的作用缓解寒凝血瘀型痛经,但需辨证使用,热性痛经患者不适用。
5、抗菌消炎
现代研究表明艾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其燃烧产生的艾烟也具有一定空气消毒效果。
艾草虽有一定保健价值,但作为中药材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阴虚火旺体质者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引发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新鲜艾草每日食用量建议不超过10克。孕妇、过敏体质者及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应慎用,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