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灸膏肓治疗哪些疾病有效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灸膏肓穴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用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脾胃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月经不调等疾病。其疗效主要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实现,但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1、慢性支气管炎

膏肓穴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穴可通过温热刺激扩张支气管毛细血管,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气喘症状。临床多用于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后的迁延期。

2、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膏肓穴与三焦气机密切相关。艾灸产生的远红外辐射可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尤其适合寒湿困脾型腹泻患者。常配合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联合使用。

3、免疫功能调节

持续艾灸膏肓穴能激活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分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建议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为宜。

4、慢性疲劳综合征

该穴为治疗虚劳要穴,艾灸可升高血清中5-羟色胺水平,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对长期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效果显著。治疗时需配合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月经不调

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艾灸膏肓能改善气血运行,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经期延后等妇科问题有调理作用。通常需在月经周期前10天开始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

进行艾灸治疗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中医师评估体质后制定方案。施灸过程中需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防止烫伤,治疗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对于发热、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禁用此法,妊娠期妇女需谨慎选择穴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