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隔离治疗、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疫情监测等。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手段,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控制疾病传播。
1、接种疫苗
接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白喉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免疫规划要求婴幼儿在3、4、5月龄各接种1剂基础免疫,18-24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长期免疫保护,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概率。
2、隔离治疗
确诊患者需立即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至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拭子培养阴性。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患者分泌物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3、个人防护
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肥皂流水清洗至少20秒。加强营养补充,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4、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患者居住环境需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终末消毒,衣物煮沸处理。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发现咽痛、发热者及时就医排查。
5、疫情监测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疾控部门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确诊。暴发疫情时应启动应急接种,对周围人群开展预防服药。
若出现犬吠样咳嗽、咽部假膜等典型症状,应立即前往感染科就诊。接触过白喉患者的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进行咽拭子检测。日常应注意保持疫苗接种记录完整,成人每10年可加强接种1剂白喉类毒素疫苗,具体接种方案应咨询预防保健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