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在治疗期间出现反复发烧可能是药物尚未完全起效的表现,若未规范治疗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该病本身具有发热反复的特点,但需结合治疗情况综合判断。
1、治疗初期药物尚未完全起效
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抗生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规范的联合用药方案通常包括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配伍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周期需持续6周以上。在治疗初期1-2周内,体温可能出现波动性升高,随着药物浓度积累会逐渐缓解。
2、未规范治疗转为慢性感染
若未完成全程治疗或单药使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此时布鲁氏菌可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引发间歇性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病程超过1年即发展为慢性布病,需要调整抗生素方案并延长疗程至3-6个月。
持续发热期间建议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及热型。若体温峰值超过39℃或伴随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表现,需警惕并发症发生。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减量或停药,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处理生鲜乳制品时应戴手套,牛羊肉需彻底煮熟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