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镜发现肠息肉应如何治疗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时,通常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选择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需结合定期复查和调整生活习惯。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1、内镜下切除

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良性息肉,通常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可直接通过肠镜操作器械切除息肉并止血,术后需禁食6-8小时,通常留院观察24小时即可出院。

2、手术治疗

若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基底较宽或存在癌变倾向,可能需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肠段。术后需住院5-7天,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需结合病理结果确定后续是否需要放化疗。

3、药物治疗

对于炎症性息肉或伴有肠道炎症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奥沙拉嗪钠胶囊等抗炎药物控制黏膜炎症。但需注意药物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已形成的息肉。

4、定期复查

息肉切除后建议术后1年复查肠镜,后续根据病理结果调整随访周期。对于腺瘤性息肉患者,通常需每3年复查;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缩短至6-12个月复查。

5、调整生活习惯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戒烟限酒以降低复发风险。

息肉切除后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应及时就诊。术后2周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所有治疗方案需经消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患者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复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