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穿刺后如何预防感染?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穿刺后预防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触碰污染、定期消毒、观察异常情况以及遵医嘱使用药物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1、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穿刺后需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避免沾水或接触污物。日常清洁时可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轻轻擦拭,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创面。清洁频率建议每日1~2次,若出汗较多可适当增加次数。

2、避免触碰污染

穿刺后24小时内应避免用手直接触摸伤口,防止细菌侵入。日常活动时需注意衣物摩擦,可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覆盖穿刺部位。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3、定期消毒处理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碘伏或75%酒精进行规范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扩展3~5cm。消毒时遵循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原则,每日至少2次,持续3~5天。若使用无菌敷料,需按医嘱定期更换。

4、观察局部异常情况

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或发热等症状。正常情况可能有轻微胀痛,但若48小时后仍持续疼痛或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需警惕感染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血常规检查。

5、遵医嘱使用药物

对于高风险人群或深部穿刺,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按时按量用药,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改剂量,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应主动告知医生。

穿刺后建议保持创面干燥透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浸渍。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38℃以上发热、寒战或穿刺点周围皮肤温度升高等全身性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感染科就诊。术后2周内避免游泳、泡温泉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定期返院复查恢复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