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以及并发症处理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内镜治疗
对于存在胆管梗阻的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首选方法。通过内镜取出胆总管结石或放置支架,可迅速解除梗阻,降低胰管内压力,从而缓解胰腺炎症。该方法创伤小且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急性期患者。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等用于控制感染;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可抑制胰酶分泌;疼痛剧烈时使用盐酸哌替啶等镇痛药物。需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的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
3、手术治疗
病情稳定后需行胆囊切除术预防复发,通常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若出现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急诊开腹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或处理胆道病变。
4、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病情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重症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空肠管输注要素膳,维持肠道屏障功能。
5、并发症处理
针对胰腺假性囊肿可行穿刺引流;呼吸衰竭患者需机械通气支持;肾功能不全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需转入重症监护室综合救治。
患者发病后应立即禁食并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康复期应保持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血淀粉酶。胆囊切除术后仍需注意胆管结石复发风险,建议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测和影像学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