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日常调理以及其他辅助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病程以及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用的心理干预手段,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焦虑相关的错误认知,逐步减少回避行为。暴露疗法可针对特定焦虑场景进行系统性脱敏。心理治疗一般需要每周1-2次,持续8-12周。
2、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是首选药物,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对于伴有明显躯体症状者,可短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缓解心悸等自主神经症状。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通过磁场刺激调节前额叶皮质功能。严重难治性病例可考虑改良电抽搐治疗,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4、日常调理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节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训练建议每日练习15-30分钟,记录焦虑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
5、其他治疗
加入支持性团体可缓解病耻感,家庭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支持系统。部分患者可尝试针灸作为辅助治疗,但需在专业机构进行。
出现持续焦虑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切忌自行增减药量。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在3-6个月内获得显著改善,但需注意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