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一般需进行对因治疗、退热治疗、日常护理、物理降温以及补液治疗等。具体处理方法需根据体温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1、对因治疗
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反复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时可选择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过敏反应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
2、退热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需药物干预,常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注意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退热药。
3、日常护理
保持每日2000-2500ml水分摄入,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易吸收的流质饮食。保持室内26℃左右,湿度50%-60%,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证每日12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4、物理降温
38.5℃以下可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避免引起皮肤刺激或酒精中毒。退热贴可选择额头、太阳穴等部位交替使用。
5、补液治疗
持续发热导致脱水时,需口服补液盐Ⅲ补充电解质。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中重度脱水表现时,应及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
建议每日早中晚监测体温变化,若72小时内反复发热超过3次,或伴随抽搐、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退热,防止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