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药物过量是否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药物过量有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但该病症的发生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横纹肌溶解是指骨骼肌细胞损伤后释放肌红蛋白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具体是否由药物过量引发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药物过量是引发横纹肌溶解的常见诱因之一。部分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氯氮平)以及镇静剂(苯二氮䓬类)等,在超剂量使用时可能干扰肌肉细胞代谢,导致肌细胞膜完整性受损。这类药物过量引发的肌溶解通常伴随肌肉压痛、尿液呈茶色等典型表现,需通过血液肌酸激酶检测和尿液分析确诊。

剧烈运动或肌肉挤压伤也可能导致生理性横纹肌溶解。马拉松运动员、新兵训练等高强度运动后,肌细胞因缺氧和能量耗竭出现坏死,这种情况约占所有病例的25%-40%。其症状多为暂时性肌肉酸痛,通常经补液休息即可缓解。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性酶缺陷等病理性因素,同样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基础代谢异常,肌肉细胞更易受药物、感染等因素影响,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临床数据显示,约15%的横纹肌溶解病例与代谢性疾病相关。

若出现肌肉持续性疼痛、无力或尿液颜色异常,建议及时到急诊科或肾内科就诊。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包括静脉水化、碱化尿液等措施,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