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疼痛可能是由扭伤、关节炎、韧带损伤、骨折或痛风等原因引起,通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休息、冷敷、药物治疗、支具固定或手术等处理方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休息与制动
踝关节疼痛急性期应避免负重活动,减少关节压力,防止二次损伤。可使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帮助稳定关节并减轻肿胀。日常行走时可借助拐杖辅助支撑。
2、冷敷治疗
在受伤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渗血和组织液渗出,缓解肿胀疼痛症状,但需注意防止冻伤。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要秋水仙碱片、别嘌醇片等降尿酸药物,感染性关节炎需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4、支具固定
韧带部分撕裂或慢性关节不稳时,需佩戴踝关节护具或石膏托固定4-6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避免长期制动导致肌肉萎缩,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锻炼。
5、手术治疗
严重骨折移位、韧带完全断裂或关节内游离体等情况,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韧带重建术或关节镜清理术。术后需配合物理治疗,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日常应避免剧烈跳跃或突然转向运动,女性减少长期穿高跟鞋。均衡摄入蛋白质和钙质,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等,但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防止过度锻炼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