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结肠息肉出血怎么办?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建议及时就医处理。常见治疗方式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及开腹手术等,需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及出血情况选择合适方案。

1、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

对于较小的带蒂息肉或出血点,可在结肠镜下采用高频电流凝固止血并切除息肉。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禁食数小时并观察有无再出血。

2、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适用于直径2-3cm的扁平息肉。通过向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再用圈套器完整切除,可有效控制出血并获取病理标本。术后需卧床24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针对较大或深层浸润的息肉,在内镜下逐层剥离黏膜下层组织,彻底止血并完整切除病灶。该技术对操作要求较高,术后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需密切监测。

4、开腹或腹腔镜手术

若息肉癌变、直径超过3cm或内镜治疗失败,需外科手术切除肠段。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5、药物治疗与术后护理

急性出血期可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片、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术后需流质饮食3天,逐步过渡到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结肠息肉出血患者需在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完善肠镜和病理检查。治疗后应每年复查肠镜,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若出现持续便血、腹痛加重等症状,需立即返院评估,避免自行服用抗凝药物加重出血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