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截肢术后感染怎么办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截肢术后感染可通过局部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清创、全身支持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方法改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局部处理

术后感染需加强伤口护理,定期使用碘伏、过氧化氢溶液等消毒剂清洁创面,并更换无菌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若存在渗液或脓性分泌物,需充分引流。

2、药物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3、手术清创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坏死灶,需进行手术彻底清除失活组织,必要时扩大清创范围。若感染导致残端无法保留,可能需进行更高平面截肢术,需由骨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4、全身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蛋白质粉、维生素C片等营养素。对于伴有发热患者,可物理降温或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需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康复训练

感染控制后需尽早开展残肢肌肉锻炼,使用弹力绷带塑形,为装配假肢做准备。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需注意保护创面,避免过度牵拉影响愈合。康复过程中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复诊。

截肢术后应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每日观察残端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建议每2-3天到门诊换药,术后14天左右视情况拆线。治疗期间需严格戒烟,控制血糖水平,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局部摩擦。若出现发热超过38.5℃或创面渗液增多等情况,应立即返院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