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的常见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合理用药、补液治疗、对因治疗以及必要时住院观察等。具体需结合体温及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干预。
1、物理降温
当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或冰袋冷敷,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
2、合理用药
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需注意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患儿,3月龄内婴儿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
3、补液治疗
发烧期间应少量多次补充温水、口服补液盐,维持每日尿量达400-600ml。若出现口唇干裂、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兆,需及时静脉补液。
4、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为主,同时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5、住院观察
若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伴随抽搐、意识模糊或出现花斑纹等脓毒症体征,需立即住院进行血培养、腰穿等检查,必要时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孩子发烧期间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精神状态、皮肤黏膜湿度等指标。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和间隔时间,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若发热伴随喷射性呕吐、皮疹扩散等情况,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