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症状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生理性发热通常与环境或运动有关,而病理性发热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生理性因素
处于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人体可能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出现短暂体温升高,一般无其他不适感,脱离高温环境或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此类情况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
2、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上呼吸道感染多伴咳嗽、咽痛;肺炎常出现胸痛、咳黄痰;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引发尿频、尿痛。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退热药物对症处理。
3、风湿免疫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多为长期低热,伴随关节肿痛、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若体温持续超过39℃或伴有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或退烧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