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反流性食管炎与胃炎有何不同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反流性食管炎与胃炎在发病部位、病因、症状及治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发的炎症,而胃炎是胃黏膜的炎性病变。

1、发病部位不同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累及食管下段黏膜,病变集中在食管与胃连接处附近。胃炎则发生于胃部,包括胃窦、胃体或全胃黏膜,根据炎症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2、病因不同

反流性食管炎多因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排空延迟等导致胃酸反流。胃炎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刺激或应激反应,部分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3、典型症状不同

反流性食管炎以胸骨后烧灼感、反酸为主要特征,平卧时加重,可能伴咽喉异物感。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呕血或黑便。

4、诊断方式不同

两者均需胃镜检查确诊,但反流性食管炎需评估食管黏膜破损程度(洛杉矶分级),必要时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胃炎需通过胃黏膜活检判断类型(如萎缩性、非萎缩性),并检测幽门螺杆菌。

5、治疗侧重点不同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以抑制胃酸(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多潘立酮)为主,严重者需手术治疗。胃炎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配合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治疗。

出现消化道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进食并保持直立位餐后姿势。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