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患者自我监测通常包括血糖仪监测、记录血糖数据、定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方法。规范的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血糖仪监测
患者需掌握正确操作步骤,选择指尖两侧作为采血部位,采血前需清洁双手并自然晾干。每日监测频率根据病情而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是基础监测点。试纸应保存在干燥环境中,避免仪器误差。若发现血糖持续高于13.9mmol/L或低于3.9mmol/L,应及时就医。
2、记录血糖数据
建议使用专用血糖记录本或手机应用程序,详细标注测量时间、饮食内容及用药情况。记录时应包括三餐前后、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值,特殊情况下需增加运动前后的监测。动态数据能帮助医生判断药物疗效,发现隐蔽性高血糖或无症状低血糖。
3、定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每3个月需至医疗机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检测前无需空腹,但需避开急性感染期。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者,可缩短至每6周检测,配合日常监测数据综合评估控糖效果。
患者需每月携带监测记录复诊,医生会根据数据变化调整降糖方案。同时要注意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联合监测,保持足部皮肤检查。出现视力模糊、多尿加重或四肢麻木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进行并发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