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患者出现疼痛时,一般可通过日常调理、药物治疗、热敷、调整饮食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措施需结合疼痛程度及病因进行选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日常调理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饮食上应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减轻胃肠负担。同时可少量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疼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止泻药物,配合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若伴随胃部痉挛痛,可选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呕吐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缓解。
3、热敷缓解
用40℃左右的热水袋外敷腹部,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但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尤其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操作。
4、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需逐步恢复饮食,遵循从流质到半流质的过渡原则。可适量摄入富含钾离子的香蕉、土豆泥等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易产气食物,防止加重腹胀。
5、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呕血、高热(体温超过39℃)或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通过静脉补液、解痉镇痛注射剂等方式进行治疗,严重者需进行胃肠减压等处理。
急性肠胃炎患者需注意观察症状变化,治疗期间禁止饮酒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若自行用药24小时内疼痛未缓解或持续加重,应停止用药并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