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中医方案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常见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及情志调节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综合运用。

1、中药汤剂

中医将慢性肝炎分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等证型。肝郁脾虚者常用逍遥散加减,含柴胡、当归等疏肝健脾;肝胆湿热证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黄芩清利湿热;肝肾阴虚证常选一贯煎,含沙参、麦冬滋阴。临床需根据舌脉变化调整药味配伍,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

2、中成药

护肝片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含柴胡、茵陈等疏肝理气;茵栀黄颗粒针对湿热内蕴型,含茵陈、栀子利胆退黄;六味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型,可配合鳖甲煎丸增强滋阴效果。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3、针灸治疗

常取肝俞、胆俞、足三里等主穴,配合太冲、阳陵泉等疏肝要穴。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利湿,血瘀证配血海、膈俞活血。每周治疗2-3次,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可增强扶正效果,疗程建议持续2-3个月。

4、饮食调理

湿热证宜食薏苡仁、冬瓜等利湿之品,忌肥甘厚味;脾虚者可用山药、茯苓粥健脾;阴虚者可服枸杞甲鱼汤滋阴。所有证型均需严格禁酒,控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保证优质蛋白供给。

5、情志调节

采用五行音乐疗法,肝郁者听角调式乐曲疏肝;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改善气机;配合情志相胜法,通过悲胜怒原理疏导情绪,每日进行30分钟冥想放松。

慢性肝炎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中药疗程结束后需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有无腹胀、黄疸加重等情况。若出现转氨酶急剧升高或胆红素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配合西医抗病毒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