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缓解慢性胃炎症状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患者通过中医调理,一般可采取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缓解症状。具体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1、中药治疗

中医常选用理气和胃类方剂改善脾胃功能,如香砂六君子汤可补益脾胃,适用于气虚型患者;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适合肝胃不和引起的脘腹胀痛。中药需根据寒热虚实辨证配伍,如胃阴不足者用益胃汤,脾胃虚寒者选附子理中丸。

2、针灸疗法

常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主穴,配合梁门、脾俞等配穴。每日治疗1次,通过提插捻转手法调节胃肠蠕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胃泌素水平,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

3、推拿按摩

采用摩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按,配合点按膻中、章门等穴位。每周3次推拿可促进腹部气血运行,改善消化功能。注意急性发作期需轻柔操作,避免加重胃部刺激。

4、饮食调养

推荐山药小米粥、茯苓饼等健脾食品,避免生冷辛辣。根据体质搭配食疗方,如脾胃湿热者用薏仁赤小豆粥,虚寒体质者食用生姜红枣茶。每日饮食定时定量,采用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

5、生活方式调整

注重情志调节,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疏解肝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及脾胃阳气。寒冷季节注意胃部保暖,必要时配合艾灸神阙穴温阳散寒。

患者需注意中医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连续调理2-3个月。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调整方案,避免自行更换药方。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停用中药并就医。日常可记录症状变化,为医师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