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通过症状观察、体征监测、记录发作频率等方法进行自我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还需关注日常活动能力,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1、症状观察
注意咳嗽、咳痰的程度和性质变化,如痰液由白色泡沫状转为黄色脓性,或咳嗽频率明显增加,可能提示急性加重。夜间或晨起症状加重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特点,需特别留意。
2、体征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可早期发现感染迹象,若体温持续超过37.5℃需警惕。观察呼吸频率是否增快(静息时>20次/分)、有无口唇发绀或杵状指等缺氧表现,使用家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5%时应及时就医。
3、记录发作频率
建立症状日记,记录每年病情加重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如寒冷刺激、烟雾暴露等)。若每年急性发作超过3次,或症状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提示疾病进展。
4、日常活动能力评估
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等简单方法,观察日常活动时气促程度是否加重。若平地行走100米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或日常家务活动受限,反映肺功能下降。
5、定期复查监测
每3-6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FEV1/FVC等指标),每年至少1次胸部CT检查。痰液量突然增多或出现血丝时,应立即留取痰标本送检。
患者应避免吸烟、粉尘等致病因素,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建议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遵医嘱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喘息加重或下肢水肿等表现时,需立即到呼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