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在呼吸困难时可通过呼吸训练、氧疗管理、药物使用、体位调整以及心理调节等方式进行自我管理,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1、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是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缩唇呼吸时用鼻吸气,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少肺内残气量;腹式呼吸通过膈肌运动增加通气量,练习时可将手放于腹部感受起伏,每日多次练习以增强呼吸肌耐力。
2、氧疗管理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需遵医嘱进行长期家庭氧疗。使用制氧机时需保持鼻导管通畅,氧流量控制在医生建议范围内(通常1-2L/分钟),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外出时可携带便携式氧气设备,避免剧烈活动诱发缺氧。
3、药物使用
随身携带医生处方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呼吸困难时可按需吸入。使用吸入装置前需充分摇匀,呼气后含住咬嘴缓慢吸气并屏气3-5秒。记录药物使用时间及症状缓解情况,复诊时供医生评估疗效。
4、体位调整
急性呼吸困难时可采取前倾坐位,肘部支撑于膝盖或桌面,放松肩颈部肌肉,此姿势有助于膈肌下降和辅助呼吸肌参与工作。夜间睡眠时可垫高床头,采用侧卧位减轻平卧时的呼吸负荷。
5、心理调节
焦虑情绪可能加重气促感,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参加患者教育课程掌握疾病知识,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增强治疗信心,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指导。
患者日常需戒烟并避免粉尘烟雾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定期复查肺功能。若出现口唇发绀、意识模糊或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