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的必要性因人而异,通常建议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女性以及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具体监测频率和标准需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及医生指导进行调整,避免延误病情。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根据治疗方案调整监测频率。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通常每日需监测血糖2~4次,包括空腹、餐前及睡前。口服降糖药或生活方式干预者,可每周监测2~3天,重点关注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悸、出汗)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立即检测并及时处理。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糖尿病或孕前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孕中期起需每日监测4~7次,包括三餐前、餐后1~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血糖以排除夜间低血糖。
3、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肥胖、有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者,建议每年筛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需每3~6个月复查并结合OGTT试验评估。已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者,应及时检测随机血糖,若≥11.1mmol/L需进一步确诊。
血糖监测是管理代谢健康的重要手段,普通人群每年体检时应包含空腹血糖项目。已确诊患者需遵医嘱记录血糖数据,就诊时携带监测记录供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家用血糖仪需定期校准,采血时注意消毒规范,避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