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感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共病现象等原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情绪调节异常,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神经递质失衡
抑郁症患者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这些物质不仅影响情绪稳定性,还与恐惧、紧张等焦虑情绪相关。例如5-羟色胺不足可能同时引发抑郁心境和过度担忧,表现为坐立不安、心悸等焦虑症状。
2、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或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患者,易产生无助感和过度思虑。部分患者存在灾难化思维模式,如反复担心病情恶化或生活失控,这种认知偏差会同时加重抑郁和焦虑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3、共病现象
约60%的抑郁症患者会共病焦虑障碍,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重叠。共病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紧张、睡眠障碍和注意力涣散,焦虑症状可能先于抑郁出现,也可能作为抑郁的继发表现。临床常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鉴别。
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伴焦虑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医生可能会开具舍曲林、文拉法辛等兼具抗抑郁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并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急性焦虑发作,但需注意避免自行停药或加大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