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中扭动哼唧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这种情况多数是由睡眠周期转换、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引起的,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缺钙或神经系统异常。
婴儿的睡眠周期较短,约50-60分钟就会经历从深睡眠到浅睡眠的转换。在睡眠周期交替过程中,婴儿可能出现身体扭动、发出哼唧声甚至短暂睁眼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睡眠节律调节过程。新生儿因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平躺时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睡眠中可能通过扭动身体缓解不适。3-4月龄婴儿在快速生长期,神经肌肉系统快速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睡眠动作增多的表现。
若伴随频繁夜醒、多汗、枕秃等症状,需考虑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增高。早产儿或出生时有缺氧史的婴儿,出现异常角弓反张样扭动时,应排查神经系统损伤可能。观察婴儿清醒时的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曲线,多数情况下睡眠动作会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减少。建议保持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喂奶后竖抱拍嗝,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若出现持续哭闹无法安抚、动作异常或发育滞后,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