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检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需要注意定期检查、项目选择、饮食作息、异常症状监测、药物使用等方面。具体注意事项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并遵医嘱进行。
1、定期产检
孕期需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规律产检,如孕早期建档、孕中期唐氏筛查、孕晚期胎心监护等。不同阶段检查重点不同,按时产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若出现检查指标异常,需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率。
2、合理选择检查项目
根据孕妇年龄、病史等因素选择无创DNA、羊水穿刺等特殊检查。存在高危因素如高龄妊娠、家族遗传病史时,需针对性增加筛查项目。检查前需充分了解项目的适应症与风险,避免盲目选择非必要的高危操作。
3、注意饮食与作息
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叶酸、铁剂、钙剂等营养素,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量进行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孕晚期建议采用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避免长时间仰卧。
4、监测异常症状
密切观察阴道出血、腹痛、胎动异常、头晕水肿等症状。孕晚期胎动每12小时应多于30次,若胎动减少50%需立即就诊。出现规律宫缩、破水等临产征兆时,应及时携带待产包就医。
5、谨慎用药与辐射暴露
所有药物使用需经产科医生评估,避免自行服用中成药、抗生素等可能致畸的药物。尽量减少X光、CT等辐射性检查,必要时需穿戴防护设备。接触化学制剂、染发剂等可能存在胎儿毒性物质前应咨询专业人员。
孕期需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胎儿发育。建议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分娩知识,与医生保持充分沟通,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反馈。定期进行血压、血糖监测,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通常11-16公斤),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