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孕期如何预防早产

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

孕期预防早产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主要包括定期产检、合理营养、避免过度劳累、积极管理慢性疾病以及及时识别早产迹象等。孕妇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定期产检

规范的产前检查是预防早产的关键环节。孕早期需建立产检档案,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儿发育情况;孕中期每4周检查一次,监测血压、血糖及宫颈长度等指标;孕晚期每2周检查一次,重点关注胎心监护和宫缩情况。若发现宫颈机能不全或宫缩异常,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宫颈环扎术或黄体酮药物干预。

2、合理营养

孕妇每日需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增加15-20g,优先选择鱼禽蛋奶等优质蛋白。铁元素摄入量应从孕前20mg/d增至29mg/d,可通过动物肝脏、红肉等补充。同时需每日补充400-800μg叶酸及200μg碘,避免食用生肉、未灭菌乳制品等感染风险食物,保持BMI增长在11.5-16kg范围内。

3、避免过度劳累

建议孕妇每日保持7-9小时夜间睡眠,午间增加30分钟休息。站立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天,搬运物品重量不超过5kg。避免接触震动、高温(>39℃)环境,性生活频率孕中期每周不超过3次,孕晚期建议侧卧位休息。出现下腹坠胀或腰骶酸痛时应立即卧床休息。

4、管理慢性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小于150mmHg、舒张压小于10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维持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甲状腺功能异常者TSH需维持在孕早期0.1-2.5mIU/L,孕中期0.2-3.0mIU/L,孕晚期0.3-3.0mIU/L范围内。

5、识别早产迹象

重点关注每小时宫缩≥4次、阴道分泌物突然增多(>10ml/h)或性状改变(血性/水样)、骨盆压迫感持续加重等情况。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左侧卧位,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及时就医进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和宫颈超声检查。

孕妇若出现异常宫缩或阴道流液,应及时就诊产科急诊。建议孕28周后学习记录胎动,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正常范围为每小时3-5次。对于有早产史或宫颈机能不全者,孕16-24周可考虑宫颈环扎术,术后需配合使用阴道黄体酮制剂至孕36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