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范围通常在3.9-6.1mmol/L(空腹)和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这一范围会因个体差异、检测时间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存在轻微变化,但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体血糖水平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空腹状态下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分解,此时正常值应维持在3.9-6.1mmol/L。进餐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餐后1小时血糖可达峰值但不超过9.4mmol/L,餐后2小时应回落至7.8mmol/L以下。生理性波动可能受运动强度、情绪应激或高糖饮食影响,但机体可通过激素调节快速恢复平衡。若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需警惕糖代谢异常。
建议日常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精制糖摄入并增加膳食纤维。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40岁以上人群或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每年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若出现多饮、多尿或体重异常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