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和湿疹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脂溢性皮炎主要与皮脂分泌异常、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相关,而湿疹通常由免疫异常、过敏反应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发。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T区、耳后等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典型症状为油腻性鳞屑附着于红斑基底上,可能伴随轻度瘙痒。例如头皮屑增多、眉弓处出现黄色痂皮均属于其常见表现。治疗上常使用二硫化硒洗剂清除鳞屑,外用酮康唑乳膏抑制真菌繁殖,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
湿疹可出现在四肢屈侧、躯干或面部,皮损呈多形性,急性期可见红斑、丘疹伴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苔藓样变。接触洗涤剂后手部起水疱、婴幼儿面颊部对称性红斑等情况多与湿疹相关。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硼酸溶液湿敷急性渗出,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
日常护理方面,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的控油洁面产品,保持患处干燥。湿疹患者则需加强保湿,沐浴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若皮损持续扩散或出现继发感染,建议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斑贴试验等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