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需要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磁共振成像以及血液检查等,具体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肌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触诊子宫,判断子宫形态是否增大、表面是否凹凸不平。若触及质硬、活动度差的包块,可能提示子宫肌瘤的存在。该方法简便直观,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肌瘤的数量、位置及血流信号。B超能区分肌瘤与腺肌症,并评估肌瘤是否压迫周围器官。对于黏膜下肌瘤,超声还可观察宫腔形态是否变形。
3、宫腔镜检查
通过置入光学仪器直接观察宫腔,特别适合诊断黏膜下肌瘤。能准确判断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的程度,同时可进行活检或小型肌瘤切除术,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
4、磁共振成像
对于超声难以明确的复杂病例,MRI能多平面成像显示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准确测量肌瘤体积。在准备聚焦超声消融等特殊治疗前,常作为精准定位的依据。
5、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如CA125)和性激素六项检测。主要排除贫血、恶性肿瘤及内分泌异常,虽然不能直接诊断肌瘤,但可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出现月经异常或盆腔压迫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检查前需避开月经期,根据医嘱禁食或憋尿。确诊后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短期内快速增大或出现异常出血,需警惕恶变可能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