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处理。该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典型表现为单侧带状分布的疼痛性水疱。
1、抗病毒治疗
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建议在发疹后72小时内开始用药,可配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等药物增强疗效,需注意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2、镇痛治疗
轻度疼痛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中度疼痛建议服用加巴喷丁胶囊,重度神经痛可联合使用普瑞巴林胶囊。对于爆发痛可临时使用曲马多缓释片,但需警惕成瘾性,65岁以上患者慎用阿片类药物。
3、局部治疗
未破溃水疱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已破溃皮损需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疼痛剧烈区域可贴敷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疱疹累及眼部时应加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眼膏。
4、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促进疱液吸收,恢复期使用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循环。超声波治疗可缓解深层神经痛,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热敷适合慢性神经痛阶段。
5、神经阻滞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行肋间神经阻滞术,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利多卡因和甲钴胺混合液。严重病例可考虑脊髓电刺激植入术,通过调节神经传导缓解疼痛,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患者应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出现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特殊症状需立即就诊,并发脑炎者需住院进行抗病毒和降颅压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仍有疼痛者,建议转诊疼痛科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