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无法单独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主要手段。其应用需结合患者具体证型,并配合规范的西医治疗。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传统医学认为其能通过利湿解毒、通利关节的作用改善湿热内蕴相关的症状。对于慢性肝炎辨证属湿热蕴结型患者,可能出现胁肋胀痛、口苦纳差、舌苔黄腻等表现时,土茯苓可与垂盆草、虎杖等配伍使用辅助改善肝功能指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含有的落新妇苷等成分具有一定抗炎保肝作用,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支持其抗病毒效果。
慢性肝炎的治疗需以病因治疗为核心,如乙肝患者需长期规范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中药调理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需注意戒酒、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出现乏力加重或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