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脏病会伴随焦虑吗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脏病可能会伴随焦虑,通常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药物因素有关。患者出现焦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1、生理因素

心脏病发作时,心脏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发心慌、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这些不适感可能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担忧,进而诱发焦虑情绪。此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缺氧,也可能出现情绪波动。

2、心理因素

确诊心脏病后,患者可能因对疾病预后、治疗费用的担忧产生持续心理压力。部分患者过度关注身体症状,反复出现"疾病是否会恶化"等灾难性思维,这种过度警觉状态容易发展为广泛性焦虑。研究显示,约30%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情绪。

3、药物因素

部分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疲劳、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利尿剂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可能加重烦躁症状。这些药物副作用可能被患者误认为是焦虑表现,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心脏病患者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当出现持续紧张、失眠或过度担忧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心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临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使用抗焦虑药物。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缓解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