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艾蒿通常不建议直接食用。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直接食用可能引起口腔灼烧感、恶心等不适反应。但对于经过炮制或加工后的产品,在专业指导下可合理使用。
野艾蒿属于菊科蒿属植物,其新鲜茎叶含有较高浓度的挥发油成分,如桉叶素、侧柏酮等物质。这些成分对口腔黏膜和消化系统存在刺激性,直接咀嚼或生食可能引发舌体麻木、胃部绞痛等急性中毒症状。部分人群接触野艾蒿汁液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反应。
在传统药用中,野艾蒿需经过晒干、蒸制或煎煮等炮制工艺,降低其挥发油含量后方可入药。例如艾灸使用的艾绒需经过反复捶打和三年以上陈化,现代药典记载的艾叶饮片也需经过特定炮制流程。若需使用野艾蒿制品,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正规药房提供的炮制产品。
日常接触野艾蒿时需做好防护措施,佩戴手套避免汁液接触皮肤。野生植株易与有毒植物混淆,非专业人员不宜自行采摘。若误食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用清水漱口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