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通常可以辅助改善月经不调,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根据月经不调的具体原因判断。对于功能性内分泌失调或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针灸可能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单纯针灸治疗效果有限。
1、功能性月经不调
若月经周期紊乱与精神压力、过度疲劳或激素水平波动相关,针灸通过刺激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临床观察显示部分患者针灸后排卵功能改善,经量趋于规律。
2、器质性病变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月经异常,针灸仅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这类疾病需结合药物治疗,如地屈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激素,或手术切除病灶才能根本改善症状。
3、中医辨证施治
对气血两虚型月经量少者,针灸可配合当归、熟地黄等补益中药;肝郁气滞型经前乳房胀痛者,常取太冲、肝俞等疏肝穴位。但需注意辨证准确性,错误选穴可能适得其反。
出现月经周期异常建议先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若确诊为功能性问题,可在正规中医院接受针灸治疗,通常每周2-3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效果。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生冷饮食,情绪波动较大者可配合逍遥丸等中成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