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果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功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等。现代研究也发现栀子果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发挥辅助抗炎效果。
1、抗炎作用
栀子果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能抑制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的产生,动物实验显示其提取物可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的肿胀程度。但需注意这些研究多为体外或动物实验,临床应用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2、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寒,能清泻三焦火毒,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目赤肿痛等炎症性病变。现代药理学表明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3、凉血止血
所含栀子苷等成分能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性渗出,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鼻衄、尿血等症状。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
4、利湿退黄
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胆红素代谢,适用于肝胆湿热引发的黄疸。其水提物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肝脏炎症反应。
5、抗氧化作用
含有的藏红花素等成分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发的慢性炎症。实验显示其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可能对代谢性炎症有调节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栀子果的抗炎作用属于中医整体调理范畴,不能直接替代抗感染药物。体质虚寒者慎用,孕妇需禁用。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避免与降压药、抗凝药同用。出现明显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