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改善胃寒引起的腹泻?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寒引起的腹泻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艾灸、饮食调整等方法改善,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医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结合个人体质进行整体调理。

1、中药调理

常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等方剂。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等组成,能温中祛寒;附子理中丸适用于阳虚明显的患者,可增强温阳效果;小建中汤擅长调和脾胃,缓解腹部冷痛。需根据舌脉辨证选用,通常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艾灸治疗

选取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艾灸能直接温暖胃腑;神阙穴即肚脐,隔盐灸效果更佳;每次灸15-20分钟,皮肤潮红为度。每周3次,连续2周可改善怕冷、便溏症状。注意防止烫伤,糖尿病患者慎用。

3、饮食调整

宜食生姜红糖水、山药小米粥、胡椒猪肚汤等温性食物。每日主食可加入5-10克干姜粉,菜肴中适量添加肉桂、草果等香料。避免香蕉、西瓜、绿茶等寒凉食物,忌食冷藏饮品。建议少量多餐,每餐七分饱,饭后可热敷腹部。

胃寒腹泻患者应注意腹部保暖,夏季避免直吹空调。若伴有完谷不化、五更泻等症状,可能发展为脾肾阳虚,需配合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肾阳。治疗期间记录排便情况和饮食反应,复诊时便于医生调整方案。避免擅自服用清热类中成药,以免加重寒象。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