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如何改善日常护理?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措施改善症状,常见方法包括抬高下肢、穿戴弹力袜、适度运动、避免久站久坐以及控制体重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肿胀和不适感。

1、抬高下肢

平躺时将下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每次保持15-30分钟,每日重复3-4次。重力作用可帮助静脉血液回流,缓解下肢淤血,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抬高下肢能有效减轻水肿和沉重感。建议在休息时使用枕头或软垫支撑腿部。

2、穿戴弹力袜

选择医用的梯度压力弹力袜,白天活动时穿着,夜间休息时脱下。弹力袜通过由下至上的递减压力,辅助静脉瓣膜功能,防止血液倒流。需注意根据腿围选择合适尺寸,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穿戴时应保持皮肤干燥。

3、适度运动

每日进行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运动时小腿肌肉收缩可发挥“肌肉泵”作用,挤压静脉促使血液回流。避免高强度的负重训练,建议结合踝泵运动,即反复勾脚背和绷脚尖,增强小腿肌群活力。

4、避免久站久坐

每隔1小时改变体位,进行5-10分钟的腿部活动。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会加重静脉高压,工作时可尝试垫高双脚,或通过踏步动作促进血流。需要长时间站立者可交替将重心放在左右腿,缓解单侧压力。

5、控制体重

通过低盐饮食和热量控制维持BMI在18.5-24.9之间。超重会增加腹腔压力,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摄入,同时戒烟以避免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

日常需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或高跟鞋,洗澡时用温水交替冲洗下肢促进血管舒缩。若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或血栓症状,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评估静脉功能。护理期间需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干预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