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可通过日常调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日常调理
建议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致敏原,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冬季运动时用鼻腔呼吸避免冷空气刺激。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伴有严重鼻塞时,可短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黏液溶解剂能促进分泌物排出。
3、物理治疗
采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进行鼻腔冲洗,每日2-3次可清除脓性分泌物。配合40℃左右生理盐水蒸汽熏蒸,每次15分钟能缓解黏膜水肿。鼻窦负压置换治疗需在正规医院由专业人员操作,每周2-3次为宜。
4、手术治疗
经规范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伴有鼻息肉或解剖结构异常者,可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后需坚持鼻腔冲洗3-6个月,定期复查防止术腔粘连。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术后仍需持续进行抗过敏治疗。
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高热、视力改变等情况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足疗程用药,不可随意停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建议每3个月复查鼻内镜,评估黏膜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