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的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可能影响患者的学习、社交功能。
1、神经发育异常
ADHD与大脑前额叶、基底节等区域的功能异常相关,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这类生理性病因需通过神经心理评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
2、遗传因素
约30%-50%的ADHD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涉及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1)、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等位点的变异。有家族史者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提高5-6倍。
3、环境因素
孕期吸烟饮酒、早产低体重、铅暴露等环境危险因素可能干扰胎儿神经发育。研究显示早产儿ADHD发病率较足月儿高2.8倍,血铅水平每升高5μg/dL患病风险增加1.2倍。
该病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上课走神、作业拖拉、频繁打断他人说话,约60%患者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成人患者常伴有时间管理困难、情绪调节障碍。诊断需结合DSM-5标准,通过持续性评估(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和功能损害程度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包括专注达等中枢兴奋剂、行为认知训练及感觉统合治疗,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70%-80%。
建议发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至儿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通过脑电图、注意力测试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药物联合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核心症状,家长需配合建立规律作息,采用正向激励方式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