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BMI与心脏病有何关联?

杨崛圣 心脏大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BMI与心脏病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体重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影响。较高的BMI通常会增加心脏负担,并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从而提升心脏病风险。以下是具体关联机制:

1、代谢异常

BMI超过正常范围时,脂肪组织过度堆积易引发胰岛素抵抗。这会促使血糖升高并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伴随血脂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研究显示BMI每增加5kg/m²,冠心病风险增加29%。

2、血流动力学改变

超重和肥胖者血容量通常增加20%-30%,导致心脏每搏输出量上升。长期高负荷工作会引起左心室肥厚,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临床数据显示肥胖人群心力衰竭发生率是体重正常者的1.9倍。

3、慢性炎症反应

脂肪细胞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分泌IL-6、TNF-α等炎症因子,这些炎性介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持续炎症状态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3倍。

保持BMI在18.5-23.9kg/m²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通过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结合膳食调整来控制体重,成年人体重波动应控制在3kg以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BMI异常者建议每半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或心脏彩超检查。值得注意的是,腰围超过85cm(女性)或90cm(男性)时,即使BMI正常也需警惕心血管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