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DIC与血栓有何关联?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血栓的形成存在密切关联,其本质是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引发的病理过程。DIC的特征为全身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同时伴随凝血物质消耗性减少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在DIC早期阶段,致病因素如感染、创伤或恶性肿瘤等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大量凝血酶生成。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广泛微血栓。这些微血栓可堵塞肾、肺等器官的毛细血管,引发少尿、呼吸衰竭等器官功能障碍。随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血液进入低凝状态,此时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此外,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会分解纤维蛋白形成FDP产物,进一步加剧出血风险。

血栓形成与出血倾向在DIC中呈现动态平衡关系。微血栓的形成是DIC的核心病理改变,而随后的凝血物质消耗和纤溶亢进则导致止血功能崩溃。临床上约20%-50%的DIC患者会同时出现血栓和出血症状,具体表现取决于疾病分期和基础病因。例如败血症相关DIC更多表现为出血,而恶性肿瘤相关DIC更易形成血栓。

对于疑似DIC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控制,同时根据病程阶段选择抗凝或替代治疗。由于DIC的病死率可达30%-80%,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