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出血倾向、微血管栓塞、休克、溶血性贫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具体表现因病情进展阶段而异。患者可能同时或先后出现多种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出血倾向
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患者常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如鼻出血或牙龈出血。严重时可发生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注射部位渗血不止是典型表现。
2、微血管栓塞
纤维蛋白沉积在微循环形成血栓,导致器官缺血。肾脏受损会出现少尿或无尿,肺部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脑部受累可能引发意识障碍,皮肤可见指端发绀或坏死。
3、休克
急性DIC常伴随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量减少。凝血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与微血栓共同加重组织灌注不足。
4、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在通过纤维蛋白网时机械性破碎,引发微血管病性溶血。患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随着病程进展,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相继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昏迷,呼吸系统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常见。
出现不明原因的广泛出血伴器官功能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检测。早期识别和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同时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抗凝、替代治疗等综合救治,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