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DIC?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由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引发的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同时伴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过度消耗,最终导致出血倾向及器官功能损伤,常见于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或产科并发症等患者。

该疾病的发生通常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大量凝血酶生成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弥漫性微血栓并堵塞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缺氧;随后由于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水平急剧下降,引发皮肤瘀点、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等表现;后期纤溶系统过度活化会加速纤维蛋白降解,产生的抗凝物质进一步加重出血风险。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出现循环衰竭、肾衰竭或呼吸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若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且突然出现多部位出血、休克或器官功能障碍,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临床常通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等实验室指标协助诊断。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疾病,同时根据病情阶段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或使用肝素抗凝。日常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外伤碰撞,并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