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购买的OTC药物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并非绝对无副作用,通常需要根据药物成分及个人体质综合判断。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不良反应风险较低,但若存在用药不当或个体差异时仍可能引发不适。
OTC药物是指经过安全性评估后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自行购买的药物,其成分相对温和。然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药理作用相关的副作用。例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可能引发嗜睡反应。此外,药物辅料中的乳糖、色素等成分也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过敏反应。
对于肝肾功能异常、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其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使用OTC药物更易出现不良反应。长期超剂量服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诱发心悸,过量使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可能引发便秘。若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还可能存在配伍禁忌风险。
使用OTC药物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推荐剂量服用。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头晕、胃肠不适等异常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避免将OTC药物与酒类、咖啡因等物质同服。若用药3天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