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和肿瘤的诊断方法通常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具体需根据患者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1、影像学检查
常用方法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和PET-CT等。这些检查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胸部CT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腹部超声能识别肝、肾等器官的异常结构。
2、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或脱落细胞学检查获取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例如胃镜活检可明确胃癌类型,淋巴结穿刺能鉴别转移性癌。
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及特定蛋白检测。如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可见异常白细胞,肝癌可能伴随甲胎蛋白升高,这些指标可为诊断提供线索。
4、内镜检查
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病变,并取样进行病理分析。例如结肠镜可发现结直肠息肉或肿瘤,并实施镜下切除治疗。
5、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AFP、CEA、CA125等标志物水平辅助诊断。但需注意某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引起标志物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若发现不明原因肿块、持续性疼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肿瘤科或相关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检查,必要时联合多种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自行解读检查结果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