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的急救方法主要包括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液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需尽快就医。
1、禁食禁水
急性发作期需立即停止经口摄入任何食物及液体,避免加重肠道内容物积聚。此时肠道蠕动功能障碍,继续进食可能导致肠管扩张加重,甚至引发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胃肠减压
通过鼻腔插入胃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持续抽吸消化道内积存的气体和液体。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约60%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经胃肠减压后症状可缓解。
3、补液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葡萄糖盐水、平衡液等,每日补液量需达到3000-4000ml。特别注意补充钾、钠等电解质,纠正因频繁呕吐导致的脱水及酸碱失衡,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4、药物治疗
针对感染性肠梗阻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肠痉挛引起的梗阻可肌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或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但需在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后使用。
5、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肠管坏死、绞窄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急诊行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统计显示约20%-30%的急性肠梗阻患者最终需要外科干预。
急性肠梗阻属于外科急症,自行使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服用泻药存在肠穿孔风险。患者应保持左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呕吐物性状及排便情况。所有急救措施均应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确诊后需根据梗阻类型和全身状况制定后续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