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肠道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表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肠道存在异常,需引起警惕。
1、便血
肠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或摩擦可能导致便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常见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息肉。若息肉位置较高,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需与痔疮出血区分。
2、腹痛
息肉体积增大可能刺激肠壁或引发肠套叠,表现为下腹部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若伴随肠梗阻,疼痛可能加重并出现呕吐、停止排气等症状。
3、腹泻或便秘
息肉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可能导致肠蠕动异常,出现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部分患者排便习惯改变持续2周以上,且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警惕。
4、肠道功能紊乱
息肉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腹胀、里急后重感或排便不尽感。长期存在的较大息肉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或贫血。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肠道肿瘤家族史者。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息肉性质,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