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需根据症状选择药物,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局部镇痛药物以及中成药等,需遵医嘱使用。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逐渐恢复,但需避免自行用药。
1、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若病情较重或合并并发症,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此类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但需注意儿童患者需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2、退热药物
若体温超过38.5℃伴有明显不适,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儿童建议选择混悬剂型以便控制剂量。
3、局部用药
口腔疱疹破溃引起疼痛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开喉剑喷雾剂等局部药物缓解症状。喷雾剂可直接作用于溃疡面形成保护层,含漱液则通过抗菌成分减少继发感染风险。
4、中成药治疗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辅助缓解咽痛、发热等症状。但需注意中药成分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建议饭后服用。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治疗期间需隔离休息,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感染科或儿科就诊。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混合服用多种退热药物,防止肝肾功能损伤。